北京拼多多产品建模

金融财经
建模渲染 四野组建四个兵团,他战绩很高却落选兵团司令员,只因资历不够
发布日期:2024-08-29 09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建模渲染 四野组建四个兵团,他战绩很高却落选兵团司令员,只因资历不够

四野组建四个兵团建模渲染,他战绩很高却落选兵团司令员,只因资历不够

“在东北,最难对付的就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。”

1947年7月8日,杜聿明带着一身的疾病,垂头丧气的离开了东北,临走时对廖耀湘、郑洞国等同僚留了这么一句话。

图|韩先楚

韩先楚的大名也因此被人所熟知,成为赫赫有名的“旋风司令”。

杜聿明离开东北的时候,东北的局势其实维持的还很不错,尽管迭遭败绩,但至少是要比后来陈诚到东北以后还强一些,毕竟他初到东北的时候,手里的六个军都是国民党军精锐,其中就包括新一军、新六军五大主力之二,这还不包括一支仅次于五大主力,有着“第六大主力”之称的52军。

在杜聿明大军的赶逐之下,东北民主联军撤过了松花江,只留下了北满一片根据地。

可就从此开始,杜聿明的人生道路便急转直下了。

而在整个过程中,韩先楚的作用很突出,可以说是非常突出。

只是很奇怪,在四野成立四大兵团时,韩先楚却未能出任兵团司令员,反倒是之前籍籍无名的邓华出任了第十五兵团司令员。

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?

七道江会议

1946年12月11日,辽东军区在四纵的前敌指挥所临江县七道江村(今浑江区七道江村)原通明碳矿办公室召开了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会议,史称“七道江会议”。

从会议的一开始,各方面就围绕不同意见争执不休,具体争论的方向是——要不要在南满坚持斗争。

图|杜聿明

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撤过松花江以后,在南满还留了三纵、四纵两个纵队坚持斗争,当时南满的形势确实岌岌可危,因为三纵、四纵两个主力部队总兵力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四万人,杜聿明制定了“南攻北守”的作战计划后,将屠刀伸向南满。南满根据地顿时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。

时值寒冬腊月,大雪纷飞,因物资匮乏,南满不少战士连一件棉衣也没有,战斗还没有开始,因冻饿伤亡的战士们便有很多。

鉴于局势艰难,大部分的战士不愿意这样戚惶的死去,还不如与敌人轰轰烈烈的打一场,大家打一个痛快。

全职美工

许多人都主张,南满的部队撤过松花江,与主力会合后,共同出兵,来一个鱼死网破。

关键时候,是陈云主张坚持在南满斗争,为此主动请缨,出任南满分局书记。

七道江会议召开时,陈云还在半路上,没来得及赶过去。

尽管萧劲光主张留在南满坚持斗争,但大家的意见又不能不听,特别是在会上,韩先楚坚决主张留在南满斗争,与许多同志产生了不少争执。

这也是韩先楚第一次在一个正式的场合上展现自己的个性。

图|七道江会议会址

有不少传言称,韩先楚在四纵任副司令员时,就与胡奇才有过矛盾,新开岭战役时,胡奇才主张不打,是韩先楚力主才有了后来的新开岭大捷。

可事实上,韩先楚当时率领的第10师距离新开岭有200多里地,真正主张打新开岭战役的是胡奇才,而且因为相距较远,韩先楚也不大可能与胡奇才有冲突,而且就在战斗开始以后,韩先楚率领的第10师为配合主力作战,星夜疾驰才赶到了作战地点。

所以,七道江会议才是韩先楚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崭露头角。

因为陈云也没到地方,所以萧劲光在会议间隙打电话给陈云,请他到会之后拍板定夺。

陈云冒着风雪赶到七道江时,会场周围已经能隐隐约约听到枪声,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,陈云力主留在南满坚持斗争:

“东北敌人好比一头牛,牛头是向北满去的,在南满留下一条尾巴。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,那就不得了,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,南满保不住,北满也就危险了;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,那就了不得,敌人就进退两难。因此,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。”最后,他加重语气说:“我们不走啦!一个人也不走,都留下来打。我们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,摇旗呐喊!如果这个决定做错了,所有责任由我一个人承担。希望大家团结一致,共同对敌!”

无疑在这次会议上,陈云对韩先楚很是欣赏,临走时还问:

“你有什么需要支援的。”

韩先楚仔细思考了一下:建模渲染

“不如给每个战士发一件棉衣。”

那时候的一件棉衣,对于战士来说无疑和救命一样。

个性十足

韩先楚的个性一直就很强,以至于在不少资料中,都有他与搭档、上级的矛盾冲突。

1947年4月四保临江中,国民党军集中20个团的兵力向临江地区猛攻,当时三纵、四纵配合作战。

时任三纵司令员的曾克林坚持要求打侧翼的暂编20师,因为该部是滇军改编过来的新部队,战斗力较弱,时任四纵副司令员的韩先楚坚决主张打中路突出的13军89师,可有个问题,国民党军第13军是蒋介石嫡系,战斗力比较高,特别是89师部队。

围绕这个问题,韩先楚与曾克林互不相让,以致于产生争吵。

两人各自都发报请示上级,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的萧劲光把电文转给了陈云,两人商量后都觉得韩先楚有道理,又转给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,林彪看了电报后,也支持韩先楚。

于是在四保临江的一战中出现了个怪现象,就是韩先楚以四纵副司令员的身份(当时胡奇才身体不好,已经到后方休养),指挥三纵、四纵两个部队。

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临江以失败告终,13军89师7500余人被我军全歼,而我军牺牲7人,伤319人。

这个敌我伤亡比大大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。

1947年9月,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秋季攻势,配合南线八纵、九纵作战,按照战役计划,应由南满部队率先对北宁路及其两侧地区发起进攻,歼灭守备薄弱之敌,诱使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南调。而后以北满部队在中长路沈阳以北段发动攻势,使敌首尾不能相顾。

当时,韩先楚已经调任三纵司令员,按照计划,他们要出击开远县威远堡至西峰之间的国民党军53军116师。

可就在战前,韩先楚与政委罗舜初又产生了争执。

图|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

罗舜初的想法是,敌人在西丰、开原、昌图等几个据点之间囤聚几个师,相距并不远,如果打威远堡地区,势必要惊动敌人,因此主张集中主力,在外围一口一口的吃掉敌军,然后再向威远堡纵深地区穿插。

本来韩先楚是要到下面各师去视察,一听罗舜初的话,当即走不动道了,他站在地图前仔细研究了片刻,提出了自己的主张:

“郊外西峰的敌人虽然只有两个营的敌人,但这是一个防御工事非常坚固的县城,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打硬仗,所以消灭的敌人不多,但伤亡却很大。肯定会很高。威远堡地区是敌第116师师部所在地,只有一个营,是敌人防御的弱点,如果能奇袭拿下,周边的敌人势必会来增援。”

罗舜初认为韩先楚的想法太冒险,因此坚决不同意,深入敌纵深腹地穿插,如果被敌人包围了怎么办?

三纵各师师长有的认为韩先楚有道理,有的同意罗舜初,各方争执不下。三纵后来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,各方意见仍然僵持不下。没办法,只好又发电报请示东总

第二天,东总回电:

“按照先楚的情况进行战斗。”

图|韩先楚

威远堡战斗总耗时28个小时,韩先楚指挥三纵横扫以威远堡地区为中心的国民党军,以极小的代价歼灭敌116师8174人。

116师师长刘润川被俘以后也忍不住感慨:

“从战术的阳光来看,你可能会打西凤,你可能会打高家店,但你没想到你会打败威元堡——你的举动太大了。”

政委罗舜初更是对韩先楚心服口服:

“韩司令用兵不拘一格,既有正义感,又有独特性,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。”

从以上几个战例,不难看出韩先楚是极擅于打大仗巧仗。

东野十二个纵队司令员

到辽沈战役以后,东野成立了十二个纵队,李天佑(第一纵队司令员)、刘震(第二纵队司令员)、韩先楚(第三纵队司令员)、吴克华(第四纵队司令员)、万毅(第五纵队司令员)、洪学智(第六纵队司令员)、邓华(第七纵队司令员)、段苏权(第八纵队司令员)、詹才芳(第九纵队司令员)、梁兴初(第十纵队司令员)、贺晋年(第十一纵队司令员)、钟伟(第十二纵队司令员)。

尽管韩先楚在这些纵队司令员中,不能算是名气最大,但也仍然要算是首屈一指。

1949年2月,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命令,建模渲染东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,下辖12个纵队以此改称第39军至第49军。并同时成立了四个兵团,即第十二、十三、十四、十五兵团。

四个兵团的司令员中,唯一一个从纵队司令员升上来的是邓华,即第十五兵团司令。

而韩先楚仅仅只是成为十二兵团副司令员。

韩先楚对比邓华差在哪里?

话说回来,东野最早建立兵团,其实是在1948年10月。

1948年8月,东野脱离地方建制,成为独立的野战军后,成立了两个兵团。

第一兵团是以辽东军区前方指挥所为主建立起来的,就是原来南满的部队,萧劲光出任兵团司令,肖华任政委

第二兵团是以冀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(按照地理位置,他们是在国民党军后方,背靠着华北),程子华任司令员、黄克诚任政委。

辽沈战役时,两个兵团在战略上是配合作用。

萧劲光率领的第一兵团,当时第一兵团下辖一纵、六纵,后来辽沈战役以后,这两个纵队就南下了,当时萧劲光手中就只有几个独立师,负责牵制长春方向的敌人。

程子华率领的第二兵团,下辖4纵、11纵,辽沈战役时被安排在塔山,打了赫赫有名的塔山阻击战。

辽沈战役打完了以后,东野组成了先遣兵团南下,是程子华率领的41军、48军(其实就是4纵、11纵改称),东野第一梯队六个主力军随后开进。

截止1948年12月15日,东野先遣兵团两个军加上后来赶到的42军(归属先遣兵团下辖)已经南口、丰台、卢沟桥。萧劲光率领的第一兵团指挥第40、第43、第47军及华北军区第7纵队占领通县、采育镇、廊坊及黄村,从东北面和东南面包围了北平,17日又攻占南苑飞机场。

不难看出,后来成立的第十二兵团、第十三兵团,基本上就是以第一兵团、第二兵团为基础。

加上天津战役时,刘亚楼指挥了5个军,仅用34个小时就打下了天津

东野成立兵团,萧劲光、程子华、刘亚楼自然能各占一席。

不仅仅四野选兵团司令,不仅仅是资历,更有对能力的看重。

那么邓华呢?

韩先楚与邓华

邓华身上的传奇故事并不多,似乎给人一种不强的感觉。

有意思的是,邓华与韩先楚也吵过架。

1949年12月9日,根据上级决定,40军、43军调归第15兵团下辖,12月14日,野司致电邓华并43军军长李作鹏、40军军长韩先楚:

“野战军司令部决定,由邓华率15兵团机关,统一指挥第40军和43军,并配属加农炮28团、高射炮1团及其保障分队,在琼崖纵队配合下,准备解放海南岛。”

图|时任15兵团司令员邓华研讨解放海南岛作战方案

当时上级决定,解放海南岛是交给了40军、43军负责,而指挥是交给第十五兵团,十五兵团司令员是邓华,韩先楚只是十二兵团副司令员。

邓华是上级指定的海南岛战役总指挥。

可后来人们提到海南岛战役,通常第一个会想到韩先楚。

主要是因为韩先楚主张早打不如晚打。

因为金门之战的失利,上级对海南岛战役持慎重态度,如果准备不充分,宁肯推迟打。

邓华生平最谨慎,也知道渡海战役绝对不同于之前的渡江战役等等作战,因此也持慎重态度。

关于打海南岛,邓华给出的方案是:

“对海南岛作战准备,在休整期(此时40、43军尚在广西作战,准备抵达雷州半岛后先行休整)中,采取小部队偷渡办法,先运过一部分部队配合当地武装,以便接应主力之登陆。主力大规模登陆作战时,拟以43军、40军各以1个师为第一梯队齐头并进,在海口东、西两个方向登陆,以便互为支持,分散敌人力量,使登陆作战易于成功。”

其实也看得出,后来海南岛战役,基本上是按照邓华的初步规划来的。

那么为什么说韩先楚立了大功呢?

主要是渡船的问题,渡海作战首重船只,金门之战之所以失利,其实主要也是因为船只受影响,导致后续大部队无法支援,在当时,我军不要说机帆船、登陆艇,就连普通的木帆船也很稀缺,无论是现改还是从外面买,都需要时间。

按照邓华的估计,到6月份才能打海南。

可韩先楚提议提前打,因为他问过当地的熟悉气象的农民,清明节前后的季风是有利于渡海作战的,如果推迟到六月,风向转变,逆风跨海作战难度会很大。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点,40军119师在3月7日涠洲岛一战,缴获了大型木帆船300多艘,如此大规模的船只,就能满足一次性登岛2万余兵力的要求。

从3月12日、21日,韩先楚两次提出打海南岛,可邓华都没有答应。一直到4月7日,韩先楚要求,邓华才同意出兵

不少人在看问题是,总是看不全面,认为海南岛战役的胜利,主要归功于韩先楚的。可实际上邓华并不是反对出兵,而是反对盲目出兵。

韩先楚3月12日提议在谷雨前出兵,邓华没有立即答应,而是认为应该更细致的了解、调研,充分掌握前线的情况、

3月20日,邓华率领15兵团前指抵达雷州半岛。

图|海南岛战役后,邓华、韩先楚等将军合影留念

就在邓华在前线调研期间,韩先楚于3月21日,第二次提出建议攻打海南岛,邓华那时才刚到一线了解,因此仍然选择搁置建议,细致调查。

邓华与韩先楚经过充分论证,认定在谷雨前渡海作战是可行的后,在3月28日就下达了命令:

“必须于4月13日前完成渡海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。”

由此也看得出,邓华与韩先楚虽然同为战将,但邓华考虑问题更细致、全面。

韩先楚是个坐不住的人,一旦决定好就不顾一切要打,为了加一把火,韩先楚在4月7日提出:

“建议40军2个师在4月16-18日选择有利风向,一举(在海南岛)登陆。”

有不少文章中称,邓华与韩先楚曾爆发冲突,邓华称称40军只是预备队,打仗的事儿应该让43军来,几次拒绝韩先楚提议。

可事实上,邓华并没有犹豫,在接到韩先楚提议后,第二天就向四野总部以及中央军委发去战役计划以及作战决心:

“我准备组织6至7个团的兵力,争取于谷雨前后,在花场和临高以北地区强行登陆。”

4月9日,上级批准了邓华作战计划。

4月15日,邓华正式下达了渡海作战的命令。

整个海南岛战役中,是韩先楚促使中央下定了决心在谷雨前后发动解放海南岛的作战,并在战役时身先士卒,登船作战,但不能否认的是邓华的作用,

邓华居中指挥,其实发挥的作用更大。

结束语

韩先楚之所以落选兵团司令,各方面的因素有很多,不仅仅是资历上的问题。

一个海南岛战役,也并不是如我们之前所想得那样简单,这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有不少

相比之下,邓华稳重,看问题更全面,是他能在十二个纵队司令员汇总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,后来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以后,邓华把这份能力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。

尽管邓华、韩先楚都是志愿军副司令员,但邓华是第一副司令员,协助彭老总指挥全局,而韩先楚则是兼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。

林彪对于麾下将领是何种性格何种脾气,心知肚明,所以才在入朝之前,建议中央,以十五兵团司令部接替十三兵团司令部开赴东北。

在林彪心目中,邓华显然比黄永胜更优秀一些。

当然,韩先楚之所以没有当上兵团司令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解放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。

在东北的21个独立师没有建成7个军,如果建成的话,那么四野将会多出两个兵团,按照顺位下来,韩先楚应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员,黄永胜任第十七兵团司令员。

1955年9月授衔建模渲染,邓华、韩先楚同授上将军衔,按照排序,邓华位列第七,韩先楚位列十一,这个排序也很说明了问题。

发布于:天津市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